准备动真格,我军在南海部署的战舰吨位超30万吨,垂发单元上千个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3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48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获取每日精彩内容,感谢您的支持!

中国海军最近的操作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棋局里的重子直接落到对手家门口。两大航母编队同时现身西太平洋,配上十余艘主力驱护舰和补给舰,不仅翻开了我海军远海部署的新篇章,也让有关各方都绷紧了神经。这不是常规秀肌肉,更像是一场体系级的“上门问候”。

宫古海峡再次热闹起来,全因拉萨舰领着“东北舰队”浩浩荡荡穿越。还有辽宁舰编队早就已在海域巡弋,东北和南方两支力量形成呼应。这种极具针对性的伴随行动,谁还看不出中国的意图?

这次调动的战舰总吨位超过30万吨,1000个垂发单元摆开阵势,看的就是持续作战和远海打击的真本事。和以往的例行巡航不同,两艘航母加上多艘055万吨大驱齐出,这种大规模联合作战编组,就是向外传递一个信号:中国海军协同体系已经成型,随时准备应对远程复杂局势。

为什么偏偏是在这个节点?不是巧合。菲律宾海的地理位置很特殊,往北通东海,往南接南海,左右就是美日和菲的“战术跳板”。美国近年在菲律宾加紧部署新型导弹和军事基地,菲律宾国内也配合得非常积极。中国把主力战舰推到这片公开海域,明显就是主动回应外部的布局。

历史上,咱们的海军还真没在同一时刻拿两支航母编队拉到这样的位置。054A、052D和055这些先进舰只一起混编,水面舰艇、潜艇和岸基航空兵全员参与,这种多兵种、多环节、全域协作,等于把远海联合作战给真实演练了一遍。

055的露脸格外显眼。万吨大驱一出来,通信指挥、防空反导、对舰打击哪一环都不拉胯。052D和054A又拉起防空和反潜的三重网,整个防御体系密不可分。补给舰的稳定保障让远海持续存在成为现实,而这一切都是实打实训练里磨出来的。

说到作战能力,装载的海红旗9B、红旗16把远中近拦截都安排好,鹰击18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压到极限。反潜方面拖曳声呐没少配,直升机也都到位,任何水面、水下的威胁都能第一时间应对。这和以前的海上单独巡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,属于体系协同作战的进阶版。

这回常态化部署表面上是训练,其实就是实战演练。2024年10月,双航母首次亮相南海,那时各方都在观望。现在不但再次“秀肌肉”,还把作战编队开到远海,清楚地表明协同作战和远海打击已经走到了新的阶段。从山东舰到辽宁舰,两大航母带着新锐舰队出海,这已经不是“学步练兵”,而是直冲实战。

看菲律宾海的地缘态势,美国动作紧凑。菲律宾多点基地刚升级完,堤丰战术导弹系统也已部署。中国舰队选择公开进入,很明显是摆明了立场,不会让美菲的步步紧逼“无人回应”。常态化部署加远海协同,直接对冲了外来的安全压力,也把“地区稳定”这个话语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。

比起过去在家门口“近海防御”,现在我们主动走出去,把战略主动权掌控在自己。远海训练不是走过场,是让其他大国看到中国能随时把力量推向任意航道夺取制海权,真有本事在关键时刻保底安全。

军备升级看得见摸得着。055驱逐舰多点开花,现代武器和火控系统全面拉高了整体作战上限。水面防御、远距对地打击、反导能力齐头并进,中国海军已经不是单纯追赶,而是开始在关键技术上领跑。

美国对中国绝不会掉以轻心。两大航母编队和完善的补给链,已经让美军“全球部署自由”这个独角戏变成了双雄对垒。中国表现出的持续远海作战能力,对整个西太安全格局形成巨大冲击。谁还敢再小看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,恐怕要重新做一遍功课。

从实际利益出发,这种部署的最大受益人其实还是地区和平。如果中国无法守住战略通道,那么外部势力就会变本加厉。现在力量摆到明面上,明确展示了触底反制的红线,反倒让各方都得重新掂量成本和收益。

但战略博弈还远远没到终点。美日持续拉拢“安全圈”,菲律宾更是跃跃欲试。中国已进入主动权阶段,但每一次远海突破,还得用实力和耐力为后续争取更大空间。

所以说,这次大规模舰队集结,既是我海军现代化的集中展示,又是复杂区域博弈的前哨演练。没有谁会天真到以为一次部署就能改变大势,但每一次体系化行动,都是我们实力和意志的积累。

在西太平洋的棋局里,谁能持续不断地用硬实力“撑住前线”,才有资格主导接下来的一切。

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与支持!点点分享,点点赞,祝您蛇年财源滚滚、万事顺意!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!